
台灣安樂死仍未合法:讓照顧者承受巨大壓力、要合法卻只能飛往瑞士
當父母或親人因病長期臥床、痛苦難耐時,「怎麼讓他們安寧地走」成為家庭最沉重的負擔。
但在台灣,安樂死並未合法化,病人與家庭的選擇被限縮。
近期一篇新聞報導指出,一名50歲男子長期照顧妻子,妻子在八年照顧後鬱悶死亡,而他因壓力過大亦提早過世。
這樣的案例讓人深刻體會:在缺乏合法選項的制度下,照顧者的壓力如何被放大,也讓「想選擇尊嚴死亡」的病人不得不飛往海外,前往如瑞士等國,才能完成合法協助死亡。
本文將由三大脈絡探討:
一、台灣安樂死現況
二、照顧者壓力與制度缺口
三、海外合法協助死亡的實務與意義
台灣安樂死的法律與社會現況

安樂死在定義上的分類
「安樂死(Euthanasia)」這一概念並非單一形式。
學界將其分為主動安樂死(醫師給予致命藥物直接結束生命)、被動安樂死(停止維生醫療,而讓病人自然離世)與醫助自殺(醫師提供致命藥物,但由病人自行服用)等。
台灣目前僅在部分情況下允許被動式的「拒絕或停止維持生命治療」,透過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及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,但尚未對「主動安樂死」或「協助自殺」提供合法路徑。
台灣法律的限制
根據目前臺灣法律,若醫師或他人在病人請求下提供致命藥物、注射過量藥物協助其結束生命,即可能觸及刑法第275條「加工自殺罪」或更嚴重的故意殺人罪行。
因此,即便病人、家庭願意,也缺乏合法與安全的選擇途徑。
社會支持度高但立法困難
社會調查顯示,台灣多數人對安樂死持支持態度。
但儘管支持度高達80%以上,真正要走向立法仍然因倫理、醫療、宗教及法律體制等多重因素而常被卡關。
延伸閱讀》一念之差:當長照成為道德綁架,安樂死是否能成為一種解脫?
長期照顧者的隱痛:制度空隙下的無聲壓力

照顧者的沉重負擔
當家庭中有人需要長期照護,例如重病、臥床、無法自主進行日常生活,照顧者往往承擔極大的身、心理與經濟壓力。
這些壓力若缺乏支援、法律選項,也可能演變為「被迫放棄」或「自殺」的極端行動。
相關研究甚至指出,有「照顧殺人」的社會現象:被照顧者親屬在長期照護壓力下走上悲劇。
安樂死未合法對照顧者的影響
在台灣,由於缺乏合法安樂死或協助自殺的選項,許多家庭沒有辦法在病人痛苦、生命無望時選擇「體面告別」。
這種「等待惡化+照顧延長」的情況,讓照顧者承受:
- 長時間陪伴照護、排便等繁重工作
- 心理上的煎熬:看著親人痛苦無助、生命品質快速下降
- 經濟負擔:可能離職、減工時、醫療花費大增
更甚者,因制度無法提供「尊嚴終末」路徑,照顧者可能感到「我不能讓他好好走」、「我該怎麼辦」的絕望。
新聞個案揭示的真實情境
根據報導,一名年約50歲男性在照顧妻子多年後,在妻子過世兩月後自己也身故。
報導指出「照顧長期臥床妻子8年累積的負擔」,反映的不只是病人的痛苦,也有照顧者的身心崩潰。
這樣的案例並非個案,而是制度缺位下可能出現的悲劇。
延伸閱讀》全身癱瘓後的最後決定:K先生如何透過合法途徑選擇尊嚴離世
瑞士成為台灣人的「尊嚴告別」選擇

瑞士對協助自殺的立法特色
在國際上,只有少數國家對安樂死或醫助自殺實施合法化管理。
以瑞士為例,其允許協助自殺(assisted suicide),即提供致命藥物,但由病人自行服用。
瑞士亦是目前少數接受外國人申請的國家之一。
台灣人為何要飛往瑞士?
由於台灣無法合法執行安樂死或醫助自殺,許多末期病人若希望「不再痛苦地活著」,只好選擇:
- 前往瑞士等國,接受合法機構協助
- 需符合該國機構審核標準(年齡、意識清楚、病況無可治療等)
- 支付費用、與家人承受「出國最後旅程」的心理負擔
這也揭示了制度上的不平等:有資源者可以出國選擇「尊嚴」終末,其他人則可能只能繼續苦撐。
延伸閱讀》送護理之家不如選擇安樂死?深入探討生死選擇的兩難
制度空缺之外: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制度改革?

建構「尊嚴死亡」法制
台灣目前雖有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保障病人可拒絕維生醫療,但未將「主動安樂死/醫助自殺」納入合法選項。
未來若要進一步完善,需討論:
- 合法協助死亡的醫療監督機制
- 病人的自主意願與行動能力確認程序
- 家屬、醫療照護者的角色與責任界定
- 避免弱勢被迫選擇、自殺成為壓力出口的風險
給照顧者更完整支援系統
除了病人的需求,照顧者也應獲得:
- 精神支持與心理諮商
- 經濟補助、減少照顧者的失業或減工時風險
- 社會照護服務、短期喘息機制
- 法律與醫療資訊透明化,例如「照顧者的權利與救援聯絡人機制」
倫理與文化對話同等重要
安樂死議題往往與宗教、生命觀、文化價值交織。
社會要進一步前進,需有更深入的對話,包括:
- 生命尊嚴與自主權
- 醫療科技極致延命與品質生命之間的平衡
- 照顧者、病人、醫護三方的權益與責任
延伸閱讀》生命的最後一堂課:瓊瑤如何詮釋死亡與人生的意義
回到家庭:面對痛苦、照顧與選擇的三問

病人:我還能忍多久?
面對重病與痛苦,有些人問自己:這樣的狀態還值得活嗎?是否能選擇有尊嚴地離開?在台灣因缺乏選項,所以常選擇延長生活但失去尊嚴。
照顧者:我還能撐多久?
照顧者往往是無名英雄,但也可能是被壓垮的人。長照、壓力、家庭責任、經濟負擔,都是潛在風暴。制度若未給予支援、病人沒有合法選項,照顧者可能承受極大無助感。
社會:我們要怎麼走?
我們作為社會成員怎麼看待死亡?怎麼支持「善終」與「尊嚴離世」?怎麼照顧那些照顧者?這是難但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制度仍待完善,關鍵在選擇與支持
安樂死合法化並不是鼓勵死亡,而是在承認:當生命走到盡頭、醫療科技已無法改善質量、病人與家屬承受巨痛時,能否有另一條道:尊嚴地離開。
在台灣這條路尚未開通,病人可能選擇飛往瑞士;照顧者可能被壓垮。
制度缺口不只是法律問題,而是一個關於生命、尊嚴、照顧與選擇的深刻社會課題。
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立法,更是照顧者制度的強化、病人的自主人權的落實,以及整個社會對死亡的成熟對話。
當這些齒輪齊轉動,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回應那句說「如果時間能重來…」。
瑞士安樂死諮詢服務團隊 是全台唯一提供免費瑞士安樂死諮詢服務的機構,致力於讓每位申請者在面對生命終點時,能掌握選擇的權利,擁有尊嚴與安心。
我們提供專業且貼心的1對1諮詢服務,確保申請流程高效順暢。
隨著社會逐漸開放,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避免痛苦或失去尊嚴的生活。
我們的使命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困難時刻找到平靜與勇氣,活在當下,從容面對人生的每個階段。
歡迎聯絡我們,了解更多資訊。

延伸閱讀》全台唯一》【瑞士安樂死諮詢服務團隊】善終圓滿人生
聯絡資訊
| 官網 | 瑞士安樂死諮詢服務團隊 |
| 營業時間 | 平日09:00-17:00 |
| 地址 | 新竹縣竹北市自強七街33號5樓 (近新竹高鐵站) |
| 預約電話 | 0903-087-292 |
| 信箱 | TEDSA.org.tw@gmail.com |
| 官方LINE預約 | 官方line點我 ID搜尋 yahabc2018 掃描QR CODE |
| FB | FB官方專頁 |
| IG | IG官方專頁 |
※ 珍惜生命,自殺不能解決問題,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。如果需諮商或相關協助,可撥生命線專線「1995」,或張老師服務專線「1980」。
※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,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